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号)等文件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于2018年6月20日、6月22日分别在穗莞两校区举行2016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果总评比活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刘琰琳、教务处教务办公室科长龙浩芬、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主任叶启绩、副主任吴素香、徐伟明,凤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邱文等出席活动,谷曼、付晶、杨晓敏、李艳华、刘亚军、莫楠等六位教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共有2016级五千多位同学参加,从第六周开始布置社会调研作业,到第十六周结束,时间跨度比较长。这次社会调研从组队、选题、辅导、严把格式关和质量关、批改、评优等环节中,老师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共,学生们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习选题、写策划书、收集资料、设计问卷、进行调研以及服务活动,最后形成PPT展示课件和调研报告。经过各个教学班初评,每位任课教师在所带班级中挑选最优秀的成果参加终评,广州校区共有11个成果、东莞校区有24个成果脱颖而出参加总评比活动。


这次成果展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往届有了可喜的进步。内容主要有:儿童自我保护、家暴、传统技艺传承、养老、新农村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其中涉及校区所在区域的选题占比超过50%,表明当代大学生开始关注和了解更多的社会问题。最终经过激烈角逐,广州校区产生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东莞校区产生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


广州校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获得一等奖;东莞校区“学校周边餐饮网点卫生情况调研”、“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顺德桑基鱼塘现状及发展调查”、“东莞市麻涌镇城镇化进程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点滴做法”三个成果获得一等奖。参与的同学纷纷表示,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社会、认清形势、掌握国情,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随后,与会领导和教师分别为获奖学生进行了颁奖。王庭槐校长对获奖学生表示祝贺。他指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活动已连续开展了十几年,并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应该要及时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开拓创新。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提早接触社会、服务社区、关注热点、思考人生、感悟理论,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调研与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力争探索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自从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以来,工作扎实有效,形成了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形成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育人机制,覆盖了每一级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了全覆盖,受益的教育面大。二是选题新颖,涉及范围广,既涵盖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课题。三是锻炼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力促学生成长成才。四是在这个育人机制中,涌现出了一批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严把报告格式关,为将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严把质量关,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