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6月2日,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分别在穗莞两校区举行2015级(2016级逸仙班)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评比活动,来自广州校区的10个教学班初评优秀成果、东莞校区的23个教学班的初评优秀成果参与。校党委书记周云,副校长李中生,教务处处长尹小川,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主任叶启绩、副主任吴素香等教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
广州校区评比活动现场 林紫璐摄

东莞校区评比活动现场 廖家盈摄
据了解,本学期共有2015级五千七百多位同学和2016级逸仙新华班的43位同学参加活动。从第三周开始,学生们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习选题、写策划书、收集资料、设计问卷、进行调研以及服务活动,最后形成PPT展示课件和调研报告。经过各个教学班初评,每位任课教师在所带班级中挑选最优秀的成果参加终评,广州校区共有10个成果、东莞校区有23个成果脱颖而出。
这次成果展示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往届有了可喜的进步。内容主要有:麻涌校区附近的村落的医疗卫生、养老、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问题;大学生校园爱情、舍友关系、校园卫生环境、共享自行车等自身问题的研究。其中涉及校区所在区域的选题占比超过50%,表明学生更多关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最终经过激烈角逐,广州校区产生一等奖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3项,优秀奖3项;东莞校区产生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优秀奖31项。
广州校区“社区基础设施对低龄老年人生活现状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柯木塱为例)”、“以外来务工人员城市适应性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两个成果获得一等奖;东莞校区“东莞市麻涌镇医疗卫生现状研究”、“对虎门历史文化古迹现状调查”、“以麻涌镇为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三个成果获得一等奖。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2015级(2016级逸仙班)本学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成果最后决赛。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必要教学环节,占用思政课教学方案规定中的两个学分。这也是中央相关文件中关于思政课建设标准中的必要标准,是思政课教学的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提早接触社会、服务社区、关注热点、思考人生、感悟理论,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调研与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力争探索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供稿
文/林欣 图/中大新华记者站廖家盈 林紫璐
审校|吴素香
责编|李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