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对本学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9年6月4日、6月6日分别在穗莞两校区举行2017级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成果总评比活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党委书记周云、副校长李中生、教务处处长尹小川、教务处副处长陈宝琪、教务处教务办公室科长唐美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启绩、副院长吴素香等出席活动,周月英、吕志、皮家胜、徐光、林诗维、邢立宇等六位教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



本学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学院提供了两种实践方式以供学生选择,一是社会调研,二是志愿服务。活动共有2017级五千多位同学参加,第一到六周,由老师们讲授如何开展社会实践的方法、选题、写策划书、收集资料,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等,从第七周开始学生自行组织社会实践,到第十二周,各个班级进行初评,从几百份成果中评选出了优秀成果63份参加总评。广州校区共有19个成果、东莞校区有44个成果,其中社会调研类27个,志愿服务类17个。为了进一步引导教师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实践人才,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这次社会调研从组队、选题、辅导等环节,严格把关,最后形成PPT展示课件和调研报告。通过参赛成果展示、评委提问以及选手答辩三个环节,63支团队的代表向在场师生展示了团队调研成果。各评委老师针对每个团队作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悉心点评,并耐心地对各作品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其间,答辩同学的沉着冷静,评委老师的画龙点睛,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形成了良好的现场氛围。


最终经过激烈角逐,广州校区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6项;东莞校区社会调研类产生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优秀奖4项,志愿服务类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5项,三等7项,优秀奖9项。


广州校区“健康中国战略下医保供需情况探究”、“推进厕所革命,建设美丽广州”获得一等奖;东莞校区“麻三村祠堂文化与乡村治理研究”、“麻涌镇帮扶脱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麻三村基层协同治理问题研究”、“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活动”、“点赞祖国,服务社会”七个成果获得一等奖。参与的同学纷纷表示,本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社会、认清形势、掌握国情,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随后,与会领导和教师分别为获奖学生进行了颁奖。周云书记对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周书记观摩了评比活动过程,查看了社会调查报告。她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在看完学生所做的社会调查报告后,她表示“很振奋”,从学生们的选题和写作中看出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周书记也高度肯定了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展出成果丰富多彩。
徐光老师作为评委代表发言,徐老师说,作为评委之一,听了同学们的报告很有收获。爱国情感的教育,爱心的奉献,是一个人必备的精神特质,有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该有三种强烈的情感来支撑,一是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对爱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确立科学的人生观,爱的情感是做人的基础,是科学人生观确立的精神前提,听了同学们的报告,我感受到同学们这种爱的情感,爱的奉献,并且发自内心,来自真美,只有这样,才能感动人,才能够穿透盔甲,直抵人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才能爆发出巨大的爱的能量,它就像春天和暖的风轻轻吹过,在我的心田荡起温暖的涟漪,它像冬日的暖阳,温暖我的内心,奉献爱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研究性学习为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提早接触社会、服务社区、关注热点、思考人生、感悟理论,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调研与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力争探索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推动了我院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庆祝新中国华诞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同学们以社会实践为契机回首建国以来的社会变迁,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了同学们的四个自信,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迈入新时代,每个人不仅是见证者和记录者,更要做参与者,将青春梦想、青春奋斗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发展,以实际行动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