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我院院长旷三平以“凝聚文化自信的民族力量——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面向2021级护理A班学生讲授了新学期的“思政第一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旷三平开讲新学期思政第一课
课堂上,旷三平深刻阐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将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于思政课堂中,内容丰富全面,从五个方面重点讲述了“文化自信”:一是要以史为鉴,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二是“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三是“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的觉悟和文化上的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四是“文化自信”彰显了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彰显了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五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旷三平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正确,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必须继续坚持,从文化角度来看,是因为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大地,适合中华文化的国情,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品位和根基。
最后,旷三平引用毛泽东的《七古•残句》中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勉励新华学子: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基础和未来,希望青年学生能够爱党爱国,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并为之奋斗,久久为功。